开栏的话
为持续深化拓展“三争”行动,凝聚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强劲合力,福建能源石化集团通讯员交叉采风活动再启新程。本期20多名骨干通讯员走进电力板块,用3天时间深入木兰抽蓄、东桥热电、福能新能源、三川风电等项目现场,在轰鸣的机组旁捕捉奋斗身影,于跳动的数据屏前探寻创新密码。
“奋勇争先·采风行” 栏目再度开启,让我们跟随通讯员的笔触与镜头,感受清洁能源从蓝图到现实的蜕变,见证能源石化人将绿色承诺注入每一度电的赤诚与担当,探访数智赋能的最前沿场景。一起来看《智能化能源效能时代 上演钢筋与代码协奏曲》。
木兰抽蓄的地下厂房里,东桥热电的钢铁丛林间,福能新能源跳动着智慧脉搏的集控中心内,智能化与数字化的触角正悄悄改写着“成本”与“效率”的定义。
那些跳动的数据、自动运转的机械、互联互通的系统,不仅是冰冷的技术名词,更是能啃下成本硬骨头、撬开效率天花板的利器,让项目攻坚在山海之间的建设与运营中,多了份运筹帷幄的从容。
效率的“乘法”:让每一分钟都生出价值
东桥热电的数控钢筋加工场里,机器臂正以毫米级精度给钢筋套丝。“以前老师傅蹲在地上磨一天,最多做20个标准接头,现在这台滚焊机一小时能出20个,还零误差。”技术员拍着设备外壳,上面的计数器显示已完成5780个接头——这相当于20个工人两周的工作量。更妙的是智能张拉设备,它能自动记录每根钢索的拉力数据,同步上传至云端,既省去了人工抄录的时间,又避免了手写误差导致的返工。
在预制场,自动喷淋系统按混凝土强度自动调节水量,过去三人轮班浇水的活儿,现在一个按钮就能搞定,养护效率提升3倍,还让空心板的合格率从92%涨到了99%。木兰抽蓄的BIM模型里藏着更惊人的效率密码。BIM技术融合AI算法分析,搭建覆盖施工进度、物资调配、风险预警的数字化平台,对洞室开挖、大坝填筑等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优化,规避工序冲突,监测大坝填筑质量,实现项目全周期可视化管控。而无人机巡检更是把“时间”揉碎了重新计算:过去3人组背着仪器爬3小时山才能查完的坝体,现在无人机10分钟就能扫遍,还能通过AI识别裂缝、沉降,实时评估施工区植被覆盖、水土保持等指标,让隐患发现时间从“按月算”变成“按分钟算”,使木兰抽蓄工程建设总体进度在省内“十四五”规划抽蓄项目中持续领跑,实现从前期筹备到全面建设的突破。
成本的“减法”:从每一处细节里抠利润
东桥热电预制场的循环用水系统更藏着“细水长流”的智慧。蓄水池收集雨水和养护废水,经处理后再泵给自动喷淋系统,一年能省2.18万立方米水,够填满8个标准泳池。而输煤栈桥的桩基施工创新更绝:用可整体吊装的钻机平台替代传统脚手架,省去了30%的材料消耗;桩基一次灌注到顶,避免接桩时的混凝土浪费,单根桩就能省出2000元。
木兰抽蓄的TBM施工则在“看不见的地方”省钱。传统钻爆法要人工清渣、支护,每米成本超万元。而木兰抽蓄掘进机集开挖、出渣、支护于一体,将主厂房长探硐施工工艺由传统的钻爆法,调整为采用TBM掘进,开创了华南区域抽蓄电站主厂房长探硐工程TBM施工的先河,并克服施工设备进场难、安装调试时间紧等困难,于当年将传统工艺需要9个月完成的工期压缩至75天完成。更关键的是“数字孪生”技术模拟出的最优施工路径,让地下厂房的开挖量减少15%,相当于少运出3万立方米石渣,光运输费就省下近百万元。
风险的“除法”:用数据把隐患拦在发生前
走进福能新能源公司集控运行中心,主控大屏显示的年发电完成率指标直观呈现运营成效,智能监控每1分钟间隔动态刷新,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。一旦出现风机齿轮箱温度超过阈值,系统能立刻自动关联出近期运行数据。“以石塘风电场#17风机为例,今年二月份的常规检查未发现损伤迹象。然而,通过智慧风场系统实时检测,发出‘齿轮箱油池温度异常’预警信息。当时运行值守员立即通知维检人员,登机检查确认故障为齿轮箱油泵损坏。”讲解员指着系统历史记录介绍,及时更换油泵后,直接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,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20万元。
自2023年底,福能新能源开始建设集在线运行监测、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、设备运行优化等应用场景为一体的“智慧风场”数字化项目,并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联动、智能预警、智能排程等高级智慧应用。运行一年来,设备故障率、设备维检费用有效降低,企业经济效益、风机可利用率、员工工作效率有效提升,创效近千万元。
东桥热电依托物联网、无人机、人工智能、GIS 与可视化技术,打造“1 N 365”智慧安全体系:一个兼容业主、设计、监理、施工的统一管理平台,把N条业务数据实时汇聚成“东桥智慧库”,全年365天在线守护。施工现场布设“千里眼”:工人须佩戴实名定位帽卡并完成人脸识别方可入场;进入深基坑、锅炉等电子围栏禁区,帽卡即语音报警并同步回传平台;枪球联动AI摄像头24小时识别未戴安全帽、明烟明火等违章行为,抓拍率100%,隐患同比下降约60%;无人机定时巡航,空中画面实时回传,大大提高安全员监察效率。“以前安全员一天跑两万步还顾不全,现在电子围栏加AI识别,违规行为抓拍率100%,事故隐患同比下降约60%。”安全总监点开手机里的“云擎智控”APP,53条整改记录都标着完成时间和责任人,像给风险系上了“安全带”,无时无刻不在为施工现场保驾护航。
当正午烈日漫过东桥热电的预制场,自动喷淋系统准时启动,水珠在夕阳里折射出虹光;木兰抽蓄的BIM模型仍在更新数据,地下厂房的轮廓在屏幕上愈发清晰;福能新能源的集控中心里,曲线与数字还在不知疲倦地跳动。
那些旋转的钢铁巨人、深扎岩层的隧洞、数据流织就的管理网,早已不是冰冷的技术名词——它们是集团用数字技术给能源石化产业注入的新生命,是让“粗犷”与“精准”、“笨重”与“灵动”在山海间共生的奇迹。这种震撼,无关炫技,只关乎集团向智能时代躬身前行时,那股劈开认知壁垒的勇气与力量,奏响着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新篇。(陈 云)